红网时刻新闻2月28日讯(记者 肖娟)银行是很多人眼中的“金饭碗”。2023年,部分银行“反向讨薪”引发“打工人”的广泛关注并冲上热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注意到,有银行、券商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了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
金融机构“反向讨薪”冲上热搜
2月27日,民生银行发布2023年度全行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决议公告。无独有偶,1月13日,东兴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并非金融业首现“反向讨薪”。此前,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披露,2022年对2876名员工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粗略计算,人均被追回2万余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银行向员工“讨薪”瞬间冲上热搜。
财大气粗,是很多人对金融机构的第一印象,为什么反而向员工讨薪?这与监管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有关。
记者查询上市金融机构公告发现,六大国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红塔证券等上市公司均披露,已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部分机构甚至制定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管理办法和细则。
95%以上机构已实施相关规定
2021年,原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根据风险暴露情况追回不当发放的绩效薪酬,强化薪酬与风险承担的一致性。
意见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规定建立并完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充分运用薪酬工具,平衡好当期与长期、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确保薪酬激励与风险调整后的业绩相匹配,防范激进经营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来自监管的数据显示,95%以上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记者注意到,2023年,有金融机构因涉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员工的绩效薪酬未延期支付或延期支付比例低于监管规定”“未按照监管规定对绩效薪酬进行追索扣回”等问题受罚。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846/62/13578214.html
推荐阅读: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总体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