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以往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低,如今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已超过18%。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的需求,不仅要靠政府,而且要靠市场;不仅要靠事业来保障,也要考虑产业发展;既要靠个人,也要靠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在10月23日举行的首届中欧老龄产业创新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指出,基于此,应该采用“中国式养老新模式”,即“事业+产业”“政府+市场”“保障+服务”。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21亿。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养老是国家政府的责任,是事业、是保障,现在理念扩大了,养老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既是政府管,也要市场撬动。既是基本保障,也要服务到位。”汪泓认为,在此背景下,老龄化供给侧需要考虑市场化下,需求和供给的有效配置,以及如何转换成积极、健康的老龄观。
汪泓认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无疑会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者除老龄人群外,也包括提前为老龄期做准备的潜在人群,不同年龄段的老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将为老龄产业的崛起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老龄产业也面临严峻挑战。在汪泓看来,养老产业发展面临体制性、观念性障碍。比如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区分不明确,缺乏政府/市场介入的边界划分;比如民营机构在财政支持、土地使用等方面先天不足,与公办机构无法平等共同发展;比如管理上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局面。此外,对福利化养老、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同时老年人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观念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消费增长。
此外,养老金融体系还需进一步提升,监管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当前,二三支柱发展滞后,养老金的充足性、可持续性存隐忧。商业银行参与度低,从储蓄向养老资产配置的转化渠道不畅。个人养老金体系亟待起步,监管体系亟需完善。
针对健康老龄化理念下老龄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汪泓提出了七点战略思考:一是完善保障体系,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二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三是加快适老产品研发,帮助老年人进入老年市场;四是做到供需精准对接,提高老年人消费;五是加强精准医疗合理布局,打造老龄产业新动能;六是建设人才队伍,构建老龄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七是搭建专属平台,加快老龄产业链数字融合脚步
推荐阅读:
今日看点 | 国新办将举行介绍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不愿、不敢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 上期“强源助企”项目推动多家企业迈出衍生品交易第一步
INICIO X 印象草原100%植物染有机桑蚕丝全球首发,超模孙一超领衔品牌2021春夏大秀
瑞士美度表领航者系列多功能计时防水腕表精准上市 纵横驰骋,为海而生